发布日期:2025-01-17 01:09 点击次数:153
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在想:“祛魅”到底是什么?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?
也许是,你去一个地方旅行后,发现镜头里的风景被过度美化了。
也许是,你接触了一个偶像之后,发现新闻里的她被过度拔高了。
对于没接触过,没看到过的,我们一度会被它们的魅力所吸引。
欧莱雅、宝洁、雅诗兰黛、资生堂、爱茉莉太平洋等众多全球美妆巨头,携手其旗下数百个知名品牌,在本届进博会的消费品展区登场。这里不仅是各类美妆新品、新技术的聚集地,更是全球美妆潮流趋势的风向标。
不久的将来,一种治疗性核酸疫苗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病毒感染。
但当我们凑近之后,发现这一切也不过如此。
这个过程就是祛魅的过程。
“魅”字不难理解,它常常被用来描述对特定的人、事、物的滤镜或高光。
“祛魅”这个词,源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·韦伯提出的“世界的祛魅”,指的是消解对特定的人、事、物的神秘性、神圣性和魅惑力。
现在社会有很多这样的现象:
我们会因为明星、网红的安利疯狂“下单”,买回来才发现其实并不适合自己;
在网上“冲浪”时,看见别人展示着那么丰富多彩的人生,顿时觉得自己的生活是那么平淡无趣;
展开剩余71%看到身边那些优秀的人,会自动给她们加上一层滤镜,又看看自己,仿佛中间隔着高山、隔着银河……
可当滤镜的光芒褪去,我们才发现:所谓的“魅”,可能只是因为自己的盲目而失去了理性。我们是被刻意呈现的“假面”一叶障目,因此才以偏概全地产生了一些认知偏差。
除了为人所“魅”,我们常常还会为事所“魅”。
比如考试前的彻夜难寐、刚入职时的畏手畏脚、上台发言时的手心冒汗……
我们常常把自己没经历过的、或者内心比较看重的事情,想象得无比艰难。甚至还没开始就前怕狼后怕虎,怀疑自己的能力。
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:“我觉得我做不到”“万一失败了怎么办”等想法,不敢迈出步子。
人总是因为未知,才会感到恐惧;因为不够自信所以才高估困难。在这时我们更容易变得无助,会容易丧失动力,会无法产生信心,最后可能真的就把事情办砸了。
为物所“魅”时,我们往往容易被它们的表象遮住双眼。
盲目追逐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,或是越缺少什么就越渴望得到什么,结果,希冀逐渐变成了执念,陷入泥淖无法自拔。
比如:
有很多人会被大牌奢侈品“绑架”,以为拥有它们就能给自己带来所谓的“身份”“面子”,却忘了自己的生活并不能与之匹配;
也有人被“高薪”诱惑入局,完全没有了自己的判断,甚至掉入不法组织的陷阱;
还有人过度执着于高学历、名校情结,把自己困在了一次次的复读、考研周期中……
能够拥有祛魅的能力,并且合理地利用它,有助于我们减少不必要的内耗,更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平和心态。
一个人学会祛魅,是她开始变强的征兆。
不过,“祛魅”不是一味地去贬低。不管是什么,既然它有魅惑,那必然有它的闪光之处。“祛魅”是我们不要额外给它增加一些高光滤镜,也不要以“祛魅”的理由去把它说得一无是处。
其次,“祛魅”不是放任自己“躺平”的理由。网上流行起“吗喽”“NPC”等自嘲式的自我定位,有人就认为:“人人都在犯错,那我也不用努力了”“再努力也不过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”。
事实上,这是因为我们在压力下,会不自觉地陷入与他人比较的漩涡,从而产生心理落差,开始自我怀疑。
无法从他人身上获求满足和认同,便只能通过自嘲或躺平来实现自洽。
然而,“祛魅”并不是自认为的“众人皆醉我也醉”,就“理所当然”选择摆烂。而是要理性看待生活压力,不要“自我绑架”,也不被他人评价或世俗标准所左右。
以上股票杠杆费用,共勉。
发布于:北京市